期刊瀏覽

共有 2 篇符合條件的文章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助理教授。E-mail:dragonchou@mail.tku.edu.tw。
不同社會系絡因素對臺灣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以2016年總統選舉為例 文章下載
* 本篇電子檔下載次數:322
顯示摘要
詳細內容
在近幾年的選舉中,網路成了候選人決戰的新場域。選民透過網路獲取政治資訊、與候選人、朋友在網路上互動,最終決定其投票對象,這也代表在投票行為的研究中,我們必須重視網際網路所帶來的影響。本研究認為選民可以在網路上獲取各種資訊,並且透過網路社群與其他人產生互動,相當適合使用投票行為研究當中的社會學研究途徑(sociological approach)來分析,網際網路可說是一種因科技進步所產生的新社會系絡。但新的社會系絡形成,並不代表既有的社會系絡就會消失不見,只是影響力可能產生變化。

本研究以2016年的總統選舉為例,比較傳統社會系絡因素(外在總體環境、人際討論系絡、傳統媒體閱聽系絡)和社群媒體系絡因素對選民投票行為的影響。本研究同時進行電話調查及網路調查。經控制政黨認同之後,在電話訪問方面,發現傳統媒體閱聽系絡的電視新聞、人際討論系絡對於選民的投票行為具有影響力,但社群媒體並未如預期具有影響力。至於網路調查方面的結果,社群媒體則具有顯著影響力,其他傳統的社會系絡因素中,人際討論也同樣具有顯著影響力。本研究結果顯示我們不可忽略社會系絡在投票行為研究中的重要性。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 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通訊作者)
候選人臉書經營和選舉結果之關聯分析:以2016年區域立法委員選舉為例 文章下載
* 本篇電子檔下載次數:251
顯示摘要
詳細內容
隨著社群媒體融入吾人生活,成為粉絲、按讚這類網路行為已被證實與實體行動間存在關聯,因此透過候選人臉書的大數據來預測選舉結果,便成為新興研究主題。本文分析2016 年區域立委選舉中354 位候選人的粉絲專頁經營狀況,發現是否運用臉書與選舉勝敗有顯著關聯,實質經營者36.8% 當選立委,無臉書或未實質經營者則僅1.2%。更重要的是,候選人的貼文按讚總數與得票數呈現低度正相關,註冊粉絲數與得票數更達中度正相關,因此兩者均可據以探討勝選關聯性。而本研究建構一初步模型「淨粉絲對比率」,整合候選人按讚數與粉絲數,並排除與同選區對手的無意義重疊粉絲和重複按讚,具有一定推估能力,對全國當選席位的預估準確率有81.5%(72 席中59 席),在六都更達87.9%(48 席中42 席)。而這也意味臉書選戰的重要性,以及專業經營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