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2 篇符合條件的文章
獨立選民的類型及其投票行為:台灣2008年總統選舉的觀察
顯示摘要
詳細內容
本研究旨在檢閱獨立選民研究文獻的爭議、區辨台灣的獨立選民、進而探討其投票模式的差異。藉由「2005年至2008年『台灣 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四年期研究規劃 (IV):民國九十七年總統選舉面訪案」提供之資料,經由統計分析,本文初步研究發現如下:首先,有關獨立選民的文獻存在至少三項爭議,包括獨立選民的形象與類型、對獨立選民的測量與操作化,以及如何解釋獨立選民的成因。其次,在台灣的純獨立選民與有政黨偏向的獨立選民無論就人口學背景或是政治態度以及政治行為來看,皆有顯著的差異。第三,雖然獨立選民沒有長期的政黨認同,但是短期的政黨喜好度以及對候選人的整體評價皆顯著影響其投票抉擇。此外,回溯投票 因素對兩類選民卻有不同的效果,初步發現執政滿意度的評價對有政黨偏向的獨立選民會產生較強的影響力;而純獨立選民則對候選人的總體評價似乎給予相對較高 的比重,政黨喜好度因素對這兩類選民的影響力並沒有顯著差別。
我國「獨立選民」的發展與變遷(1989~1999)
顯示摘要
詳細內容
本研究選擇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面訪資料,針對1989年至 19 99年問我國獨立選民的發展與變遷情形,分別就「我國獨立選民政黨認同及社會背景的發展與變遷」、「我國獨立選民政治涉入的發展與變遷」、「我國獨立選民投票取向的發展與變遷」及「影響獨立選民發展與變遷的因素」等方面作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我國獨立選民的比例雖然有下降的趨勢,但是近年來此種趨勢似乎有逆轉的情形,且獨立選民比例的高低的確會受到選舉制度不同的影響。獨立選民的社會背景也和政黨認同者有差異,他們的政治涉入較政黨認同者為低,對候選人及政黨評價較低,對議題保持中立的立場,投票時比較會考量候選人的條件優劣,較不會依政黨界限投票。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獨立選民的組成土是由政治知識及政治涉入較低的「冷漠型獨立選民」,逐漸轉變為政治知識及政治涉入較高的「理想型獨立選民」。
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土,我們預期獨立選民的比例應該還有下降的可能性。在民主化的進程繼續推展,政黨政治日益成熟穩定之後,我們預期有政黨認同的選民會呈現增長的趨勢,與此同時,獨立選民並不會大幅度的減少。基於獨立選民是理想公民的期待,我們相信還是會有一定比例的民眾認為自己是獨立選民,但正如同我們觀察到的,此時的獨立選民將不再是對政治一無所知,或是對政治冷漠的冷漠型獨立選民﹔而將成為對政治保持高度關注,並能依自己客觀的態度做出政治決定的理想公民。
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土,我們預期獨立選民的比例應該還有下降的可能性。在民主化的進程繼續推展,政黨政治日益成熟穩定之後,我們預期有政黨認同的選民會呈現增長的趨勢,與此同時,獨立選民並不會大幅度的減少。基於獨立選民是理想公民的期待,我們相信還是會有一定比例的民眾認為自己是獨立選民,但正如同我們觀察到的,此時的獨立選民將不再是對政治一無所知,或是對政治冷漠的冷漠型獨立選民﹔而將成為對政治保持高度關注,並能依自己客觀的態度做出政治決定的理想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