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3 篇符合條件的文章
大學生的政治媒介認知、政治媒介行為與其政治效能與政治參與之間的關係
顯示摘要
詳細內容
本研究以調查法探討大學生的政治媒介認知(media perception)、政治媒介行為(media behaviors)與政治結果(political outcomes)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所探討的政治媒介認知包括「政治媒介效益認知」(media utility perception)與「政治媒介功效意識」(media efficacy);政治媒介行為則從傳統的「政治媒介使用」(media use)擴及「政治媒介參與」(media participation);政治結果則涵蓋「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與「内在政治功效意識」(internal political efficacy)。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政治媒介效益認知」會影響到他們的「政治媒介使用」,並進而影響到大學生的「政治參與」及「政治功效意識」。同時,大學生的「政治媒介功效意識」會影響到他們的「政治媒介參與」行為,同時影響到大學生的「政治參與」及「政治功效意識」。
競選媒體使用對選民競選議題知識與政治效能感的影響-以兩千年總統大選為例
顯示摘要
詳細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兩千年總統大選期間,選民對於競選媒體的暴露與注意程度,是否會影響其競選議題知識或其內在政治效能感。本研究針對台灣地區年滿20歲具有選舉投票權的選民,以電話方式進行訪問,總計獲得有效樣本一千份。就競選議題知識部份,研究結果顯示,報紙新聞的暴露與電視新聞的注意程度愈高的選民,其競選議題相關知識愈高。此外,選民對於民調新聞的注意程度,以及觀看公辦政見委表會的次數,也可以顯著地預測其競選相關知識的高低。另一方面,選民對於電視新聞節目的注意度愈高,愈加認為新聞報導對其決策是有幫助的。另外,統內在政治效能感部份,當單獨考量新聞媒體的使用時,在四個新聞使用的指標中(包括報紙新聞暴露、報紙新聞注意、電視新聞暴露、與電視新聞注意),報紙新聞的暴露與電視新聞的注意力對於選民之內在效能感呈現顯著負向影響。然而,當所有媒體使用變項同時列入考量時,各項單一媒體的暴露或注意皆不會影響選民的內在政治效能感。
女性候選人在選舉中的優劣勢─以八十六年台北縣縣長候選人周荃為例
顯示摘要
詳細內容
本研究以八十六年台北縣縣長選舉為例並應用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來探討四個主要研究問題:第一、女性候選人在選舉中可能面對的刻板評估;第二、政治知識高的選民是否較不會對女性候選人產生刻板評估;第三、女性候選人如何應用廣告策略來改變此刻板評估;第四、運用負面攻擊廣告可能對女性候選人產生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選民對男女候選人既存差異認知可能影響到選民對用基與謝深山之評估。選民認為周荃較有能力處理女性議題,但較無能力處理男性議題。另一方面,選民則認為謝深山一樣有能力處理女性議題與男性議題。選民政治知識的高低並沒有完全產生預期的影響。然而本研究也發現,周荃可以藉由競選廣告來減低選民對她的刻板評估。此外,運用負面廣告攻擊他位候選人對周荃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但是對謝深山與蘇貞昌則沒有產生任何評估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