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瀏覽

共有 2 篇符合條件的文章
張傳賢,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政黨認同、負面資訊的競爭與選民投票抉擇:2010年五都選舉的實證研究 文章下載
* 本篇電子檔下載次數:97
顯示摘要
詳細內容
在選舉競爭的場域中,負面競選成為政黨與候選人間愈來愈常用的競選手段。從學理的角度來看,學者認為負面訊息對選民投票行為的影響,甚至更大於正面資訊。然而在實證上,絕大多數的選民都不認為他們的投票受到負面資訊的影響。為了理解理論與實證上的差距,本文重新探索負面訊息與選民投票行為的關係。筆者認為,由於選民慣於依賴政黨認同傾向做為篩選政治資訊的捷徑,因此政黨認同的強度不但影響了選民的投票決定,也左右了選民在負面資訊接受上的方向與多寡。我 們進一步利用結構方程式模型分析 TEDS2010C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個直轄市長選舉後所進行的調查資料,統計結果不但顯示受訪者的政黨認同影響了他們的投票抉擇及在負面資訊上的接收 方向與程度,同時也進一步證明負面資訊對於選民投票行為的影響實為有限。
杜素豪,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助研究員。
投票意向問題不同類型項目無反應之分析:以 2000 年總統大選為例 文章下載
* 本篇電子檔下載次數:10
顯示摘要
詳細內容
本研究利用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四期一次卷一資料,從認知歷程、回答動機與社會情境三個理論途徑,分析總統選舉投票意向調查訪問中,影響兩種無效回答(不記得與不願意回答)產生的可能原因。經兩階層多類別邏輯迴歸分析法實證「不記得」與「拒答」不是隨機產生的。相對於有回答投票對象,「不記得」的產生受到與認知與動機相關的受訪者年齡、教育與政治態度的影響;拒答則是源自受訪者動機與社會情境相關變項(如:受訪者政治態度、訪員性別)。本研究印證了Cannell, Miller與Oksenberg(1981)雙軌回答決定歷程。也證實項目無反應的分析中不可缺少訪員效應。本文最後從調查實務與方法研究兩方面,提供多項建議。